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是应对当今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和军事战略方针、履行好军队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武器装备领域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领域,是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是全面提升能打仗、打胜仗能力的重要支撑。可见,明确武器装备领域推进改革强军发展战略(以下简称“装备强军战略”),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对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至关重要。
一、装备强军战略的时代背景与客观要求
国家总体安全发展对武器装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拥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传统安全的基石。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繁荣、合作仍是发展主流,但影响安全与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美国重返亚太在南海“赤膊上阵”、中日钓鱼岛之争、朝鲜半岛核问题,以及陆地领土争端,无一不威胁着我国的和平发展环境。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体系作支撑,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无法在这些博弈中赢得安宁。另一方面,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变化、环境恶化、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等因素,时刻威胁着国家安全稳定。推动武器装备体系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使国防体系由单纯应对传统安全问题逐步向应对多样化安全威胁转变,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装备强军战略是抢占国际军事制高点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局部战争的不断实践,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进,世界范围内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深入推进。世界军事大国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都谋求在这次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力求主动,竞争极为激烈。抢占国际军事竞争制高点,实质是对国防安全和发展主导权的争夺,不仅是国防科技工业能力的竞争,更是整个国家基础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博弈。因此,装备强军是我抢占国际军事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装备强军战略是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破局关键。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长期关注、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问题。每讲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必强调军民融合,每讲到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必强调军民融合。事实上,最早谈军民融合就是针对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针对武器装备建设和发展的。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仍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尚未解决,客观上制约了军民融合发展。可以说,武器装备领域军民融合呈现出的矛盾更加突出,问题更加集中,而且武器装备领域的改革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带动起全局性军民融合水平与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装备强军战略的实施主体集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
近年来,政府和军队相关部门多措并举,从简化“参军”资质认证程序、降低准入门槛、逐步放开许可范围,到尽可能将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公平化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装备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但是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仍以体制内军工单位为主体,非传统军工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军品任务的比重仍然偏低,武器装备研制链条向国家大工业延伸程度还较为有限。
装备强军战略就是要集中国家大工业的整体力量,在装备发展的瓶颈领域、新兴领域等方面对传统军工系统进行补充和加强,实现武器装备的大突破和大发展。可见,装备强军战略的实施主体集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
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装备承制单位主要集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国家大工业是国防与军队建设的装备基础,对未来战争作用巨大。国家大工业服务保障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军民融合,而融合的根本目标在于强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许多前沿技术研发水平决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建设水平。从世界军事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尖端武器装备技术先进性与该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基础能力和前沿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往往被优先应用于武器装备。
战时军队重要的装备保障部门主要依靠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国家大工业是国防与军队建设综合保障部门,其保障成效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战争的成败。现代战争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从美国近30年来发动的局部战争来看,其每次均在有限规模部队的基础上,大量动用工业领域的综合保障力量。此外,美国还把工业领域3D打印等新技术用于战损装备快速修复,为快速恢复战斗力提供保障。
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网址: http://www.gyhxxhjy.cn/qikandaodu/2020/1026/576.html
上一篇:摄影报道
下一篇:强化政治责任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投稿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编辑部|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版面费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论文发表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